古装剧是文艺作品的表现方式,优秀的古装剧表面上看是在讲一个故事,实则里子却被填入不同时代的历史话语和文化背景。厚重的“历史感”和鲜活的表达方式,让优秀古装剧即使在表达同一历史时期的话题,依旧能够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,常谈常新。
近年来,我国屏幕展现的古装剧风格愈加多元,从早期的历史正剧开始,经历戏说剧、宫廷剧、武侠剧,到如今的仙侠剧、玄幻剧等,各种题材历史剧各领风骚。2017年开年以来,《孤芳不自赏》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》《大秦帝国》等古装剧都获得不俗的收视率,在各大视频网站的播放量之和更是突破150亿次。
当前,古装剧依旧方兴未艾,保持着较高的媒体热度,受到一大批群众的喜爱。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条:一是历史IP剧前期的文学流行,形成一批粘合度较高的原著粉,这些人能够较好的转为影视受众。二是“互联网+”的广泛应用,很多小众粉丝能够利用技术便捷,以少聚多形成不可小觑的观看群体,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历史剧题材。三是制作水平的提高,日益满足观众对故事呈现、文化价值、画面质感、演员演技的新期待,尤其是原著作者、知名艺人加入制作团队让品质有保证。
但是,我们也应该看到古装剧的扎推呈现,难免出现质量参差不齐和口碑好坏齐飞的现象。好的古装剧作品能被观众肯定和点赞,获得效益和美誉。而不好的古装剧,除了在早期的资本、人才和设备的投入不足外,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于过度透支文学IP的“老本”,没有自己的比较优势。并且,我国日益成熟的文化市场环境里,观众也会淘汰那些不存在实现价值存续能力的历史剧。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历史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,制作团队必须要坚持精品的思路,不断挖掘并表现历史剧本中的文化内核、历史记忆和独有特色,并要与时代的特质和精神需求相结合,推出能够被观众认可、喜欢和满足的历史剧。
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其与现代场景的较大对比和反差,让我们既感到熟悉又感到不同。期间,历史真实、历史精神的真实、剧与史的关系是历史剧制作要面临的问题,我们不仅要防止走向历史虚无主义,更要尽可能的去还原历史的真实,要有历史感。历史感表现在历史人物的真实、历史事件的真实、历史文化的真实,即便在仙侠剧、玄幻剧中也要在人物装扮、使用器皿上体现历史场景的真实性。
古装剧要在内核嵌入历史感,不是要排斥轻松的娱乐化的文化满足,而是要少一些俗套的情节,多一些对历史情怀、历史精神和历史责任的表达。(赵德眉)